本報記者 王亮 譚雲東
  江西日報記者 張玉珍
  “哎呀嘞!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日著草鞋乾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
  一首嘹亮的山歌《蘇區幹部好作風》,生動唱出了當年江西興國縣蘇區幹部的模範身姿。
  1934年1月,毛澤東同志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贊揚興國創造了紅色蘇區“第一等的工作”,並欣然提筆寫下“模範興國”四個大字。
  除了這四個沉甸甸的大字,至今為興國人自豪傳誦的,還有這裡曾孕育的肖華、陳奇涵等5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
  10月26日,湘閩贛三省主流媒體採訪組來到興國縣,在歷史與現實的交替中感受“模範”兩字背後的重量與意義。
  興國縣長岡鄉塘石村黨支部書記謝愛民出生於革命家庭,他的伯伯謝良是開國將軍。55歲的謝愛民擔任了20多年村支書,幹部模範作風在他身上得到生動詮釋。
  謝愛民說,村支書可不好當。為了收取村民拖欠的電費,他挨家挨戶上門協商;為了修路,曾被村民扔磚砸破了頭;為了動員群眾土地流轉,幾次被拒之門外……
  “從小到大,我受到的教育就是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只要你用心為百姓乾實事,我相信付出總有回報。”靠著不服輸的韌勁和乾實事的闖勁,謝愛民逐漸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他的率領下,如今塘石村綠樹成蔭,風景如畫,新農舍錯落有致,新農村的生態文明畫捲盡收眼底。村裡還形成了以煙葉、水稻、肉牛、水產為主的四大產業群,每年村民可創收300多萬元。今年6月,謝愛民獲得江西省委授予的“龔全珍式好幹部”稱號。
  眾多像謝愛民一樣的基層幹部帶頭成“模範”,和鄉親們一起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水平。
  對於老區鄉村巨變,埠頭鄉銘恩新村村民劉揚泉感受良多。今年60歲的劉揚泉是名孤兒,一直以來靠打零工、收破爛維持生活,住的是祖輩傳下來的百年土坯老屋。由於年久失修,老屋搖搖欲墜,每次遇上大暴雨,他都要在房外躲避,生怕房子坍塌下來。
  2012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國家戰略開始實施,其中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成為重中之重。在埠頭鄉副鄉長張富強的重點安排下,劉揚泉通過“產權置換模式”,2013年春節免費入住一套兩室一廳面積60平方米的安置房。不僅如此,鄉政府還購買了桌椅等傢具,送到劉揚泉家裡,並將他的養女劉見華安排在銘恩新村社區辦公室做保潔員,每月工資1000餘元。
  兩年前,劉揚泉父女還在搖搖欲墜的土坯房中擔驚受怕;現在,在舒適明亮的安置房中,他們的每一覺都睡得格外安穩。興國縣這兩年投入補助資金5億多元,實施了3萬多戶群眾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打造了93個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農村新型社區,改善了農村群眾居住環境。
  80年前,中央紅軍有7個師從興國踏上萬里長征的徵程,有12038名興國籍將士犧牲在途中。如今,將軍故里綻放新風采,重溫毛澤東同志當年“模範興國”的題字,他們理應更加自信和自豪。 (本報江西興國縣10月28日電)  (原標題:將軍故里沐新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15dobkb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